位置导航:首页 > 专题专栏 > 网络视听创作平台 > 网络视听项目库

《穆王西游记》

日期:2025-04-23 来源:

DocHtmlCon
项目名称 《穆王西游记》
节目类型 网络微短剧 年        代 古代
题        材 传记 集        数 28集
制作机构 西安爱克斯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系列微短剧《穆王西游记》是融历史事件、考古文物、史籍传说和爱情演绎的四位一体的网络艺术精品之作。《穆王西游记》的宏观背景是中国最早的丝绸之路,故事主线是西行西征,热点看点是西王母瑶池相会。

“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公元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我的旅行成果》一书。我国传统说法是丝绸之路原出于西汉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出西域。而郭沫若《中国史稿》说“昔犬戎的强大势力阻碍了周朝与西北许多部落的交往。周穆王西征残戎,胜其五王”。现也有学者和考古分析,周穆王是丝绸之路最早的开拓者,西行巡游掀开了中原与西部早期的外交、商务和文化交流的珠帘。

周穆王(?-约前922年)名姬满,西周第五位天子,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周穆王治国安邦、平定西域,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王,西行巡游和瑶池相会他历史更加宏大、神奇和浪漫。史载穆王十三至十七年(前963年-前959年)率军西行西征,讨伐犬戎平定西方,进军至昆仑之丘。《穆天子传》称周穆王西行时还携带大量金银玉器、青铜器、丝织品和手工艺品等,自镐京出发,出雁门关,沿途经犬戎、赤乌、曹奴、剞闾、鄯善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巡游。相传穆王在太阳落下时来到昆仑山,西王母送以珠宝盛情礼待,穆王也赠以玉圭、玉璧和彩色丝带。

考古文物证实,新疆哈密市区域天山北麓就出土了很多陶器文物,其双耳菱格纹彩陶罐上有垂带纹、网格纹、手形纹。河西走廊的马厂和四坝文化彩陶也源于新疆东部的哈密地区。从哈密天山北麓五堡、焉不拉克墓地,经吐鲁番盆地和察吾乎沟口,西到罗布泊和洛浦县山甫拉墓地,都普遍出土海贝类制作的装饰物,如珊瑚珠等。乌鲁木齐南山以及阿拉沟等地墓葬里还陆续出土了一些中原地区输入的漆器、丝绸以及铜镜等物品。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若羌县(古楼兰、鄯善区内)的罗布泊西北的雅丹台地的古墓中发现一具成年女尸,据调查披露,该女尸保存较好,深褐色长发披肩,上身裹粗毛布,下身裹羊皮,头戴毡帽,帽侧插羽毛,随葬有草编篓、木梳等物。经过对墓地出土毛布和毛皮标本的碳十四测定,年代距今3880年左右,属于青铜时代。后来人们经过对这具女尸的复原,就形成了现在人所共知的“楼兰美女”像。除此,考古工作者曾在楼兰故城以及附近地区出土数具古人干尸。楼兰古尸深目高鼻、头发呈黄色,具有原始欧洲人种的典型特征。

《诗经。古风》唱曰:“荒哉周穆王,八骏穷万里,朝发昆仑巅,夕饮瑶池水。”《史记·赵世家》称穆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竹书纪年记载:西王母歌云:“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所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回吟唱:“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接着吟唱:“徂彼西土,爰居于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综合解读史志文献,可以看出西王母和周穆王相会的大意。

周穆王驾八骏御辇,西巡至西王母的国土,西王母在瑶池畔大摆酒宴,款待周穆王的情况。席间,穆天子与西王母饮酒赋诗,西王母用委婉动听的吟唱,与善唱的周穆王用歌声对话。对歌起舞,情投意合,所对之歌称为《瑶池对歌》。

初次相见时,西王母说,天子不辞艰辛劳苦,千里迢迢到昆仑,带来了友谊,带来了和平。蓝天白云可作证,巍巍大山自出欢迎,希望您安康长寿,更期盼下次回访昆仑。

周穆王回唱:能受到您的诚挚邀请我是多么高兴。我回到本国后要和华夏的各个部落团结和睦相处,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我一定再来拜访您。就以三年为期吧,我们会在这儿见面的。

西王母对周穆王一见钟意,情投意合,依依不舍。几个月送别时,西王母深情挽留:我住在西方的旷野上,实在偏僻又荒凉;老虎豹子和我同群,乌鸦喜鹊与我共处。我守着这一方土地而不迁移,因为我是天帝的女儿;可怜我那善良的人民呀,又将和您分别,不能跟着您去。乐师们吹奏起笙簧,心魂在音乐里翱翔;万民的君主呀,只有您是上天的瞩望。酒宴后,周穆王在太阳落下的弇山,种下一棵槐树,并选择了一块巨石,在上面题字:“西王母之山”,以示纪念。

公元1993年,奥地利考古学家在一具古埃及女性木乃伊头发中发现了一块丝绸。这块丝绸与木乃伊同属古埃及二十一王朝,可以推测,这块丝绸很可能来源于西王母的丝绸贸易。

晚唐李商隐曾作诗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穆王西征西行是中原和西域的第一次商务和外交,也是丝路文化的最早的引导者。周穆王和西王母瑶池相会也给后世留下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佳话。

系列微短剧《穆王西游记》改编创作就是对丝绸之路穿越回放,对瑶池相会的含情再现,也是中国梦的远古回声。


思想内涵 文化传承担当。周穆王西游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故事蕴含着西周时期的政治智慧、民族融合历程以及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将这一珍贵历史片段以微短剧形式呈现,能够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当代人了解西周文化,填补大众在这一历史领域认知的空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有力支撑。 丰富微短剧题材版图。当前微短剧市场虽呈现出蓬勃发展态 势,但题材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穆王西游记》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流注入,以独特的历史视角、奇幻的故事元素,为微短剧题材多样性开辟新路径,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观众群体,拓宽微短剧的受众覆盖面,推动整个微短剧产业的健康发展。 地域文化推广助力。故事起源于陕西西安地区,剧中诸多元素如西周都城风貌、地域民俗等,均是陕西地域文化的生动体现。借助微短剧的广泛传播力,能够将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寻西周遗迹,感受古老文化魅力,为陕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陕西的文化软实力与国际知名度。
制作预算
(万元)
500
联  系  人 张金彦 联系方式 1582962483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