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首页 > 专题专栏 > 网络视听创作平台 > 网络视听项目库

《人间有味是清欢》

日期:2025-09-01 来源:

DocHtmlCon
项目名称 《人间有味是清欢》
节目类型 网络微短剧 年        代 古代
题        材 传记 集        数 60集
制作机构 陕西西影数码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内容简介

苏轼夜晚梦中回到家乡,看见爱妻王弗正在小轩窗边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惊醒后,万般意难平,借着酒劲儿挥毫写下了一首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成为千古绝唱。30 年前,眉州苏家附近的河边,柳树下,青草地上,苏轼的祖父苏序与绰号“大酒坛”的酿酒大师董玉春席地而坐,斗诗斗酒,互有输赢。年仅9岁的苏轼与7岁的弟弟苏辙在旁边放风筝,苏轼好奇地过来学习二人斗诗斗酒。苏序嬉笑劝说苏轼接连替自己饮下三杯酒。苏序正在得意,忽然下人来报,苏轼的叔父苏涣赶考高中,苏序大喜,舍酒而去。董玉春埋怨苏序浪费他好心好意准备的好酒。苏轼酒意上头,却还为祖父的真性情辩护,并接替祖父与董玉春斗诗斗酒,被董玉春戏称之为得了苏序真传的“小酒鬼”。

苏轼带着八分醉意、踉踉跄跄回到宅院中,看到表兄程之才、姐姐苏八娘(程之才称之为“苏小妹”)正和一名6岁的陌生女孩玩耍,问询得知女孩名叫王弗。苏轼问王弗可曾读书、读什么书。王弗却只微笑摇头。苏轼见机会来了,便开始卖弄文采,却被苏八娘(苏小妹)一番嘲讽挖苦。王弗也是书香门第,觉得好玩,便故意装作什么都不懂。苏八娘(苏小妹)想要戳破,却被王弗制止。苏洵因为兄长高中自己被数落而脸色难看,带着苏辙赶来,把苏轼一起拉回屋学习。苏轼回头望着王弗,恋恋不舍。全家宴席完毕后,苏洵命苏轼、苏辙进书房继续读书,教给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然而,苏轼、苏辙贪玩,心思一时不在读书上。苏轼悄悄在纸上画了王弗的像,被苏洵发现并训斥一番。苏序离世。苏洵忙着张罗丧事,却到处找不到苏轼。原来,苏轼与董玉春不约而同来河边喝酒做诗文悼念苏序,两人志趣相投,从此成为忘年交。苏八娘(苏小妹)嫁给了程之才,可谓郎才女貌,人见人夸。苏小妹的才华不在苏轼之下,程之才也是名士之后,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夫妻恩爱。苏轼羡慕不已。

可惜,苏八娘(苏小妹)婚后不久便离世。苏轼不禁感叹鲜活生命竟如此脆弱,人生竟如此无常。丧礼上,王弗戴着白色斗篷面纱,与苏轼擦肩而过。苏轼对此念念不忘,却不知道她是何人。正想前去搭讪,王弗已经消失在人群中。苏洵决定让苏轼先成家后立业,托媒人与苏轼的老师、贡士王方提亲。王方之女正是王弗,她得知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好美食,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两人儿时也曾有一面之缘,王弗对苏轼记忆犹新,充满期待。可惜,苏轼却不记得王弗了。王方为了选拔佳婿,召集学生为鱼池取名,众人答案皆不满意。苏轼和王弗两人不约而同取名为“唤鱼”,王方十分满意。“唤鱼联姻”成为千古爱情佳话。苏轼、王弗两人新婚当晚,苏轼原本非常抵触封建包办婚姻,唯恐被家庭束缚。但当他无奈揭开王弗盖头时,却发觉眼前人似曾相识,可惜怎么也想不起来。王弗便模仿苏轼小时候的神态、动作、语言,苏轼这才记起来,开心喝起交杯酒。从此,两人情投意合,恩爱有加。然而,新婚总是甜蜜而短暂。

不久,苏洵带着苏轼、苏辙出川,进京赶考。临行时,苏轼依依不舍告别王弗,约定登科进士、授予职务后一定早日接王弗过去。 当年考试的策论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策论获得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和小试官梅尧臣的赏识。苏轼在文中盛赞尧舜等圣人“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欧阳修甚为欣赏。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皆不知此句出处,便将他从第一降至第二。放榜后,苏轼谒谢,梅尧臣问苏轼此句出处,苏轼回答是《三国志·孔融传》注,欧阳修等回去查,没查到。苏轼便说他是取孔融“想当然”之意。欧阳修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离别家乡期间,苏轼与王弗唯有通过书信表达思念。

王弗耐不住寂寞,竟与丫鬟一起女扮男装,进京寻访。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苏轼回到家,得知王弗莫名离开已久,更为悲痛。却不想,王弗得知母亲病故,悔恨不已,当晚便赶了回来。两人久别胜新婚,一夜互诉衷肠。正值守丧期,两人虽思念对方,仍以礼相待。守丧期满。苏轼随父亲带着王弗等家眷一起再次出川、重返汴京。苏轼授河南府福昌县主簿,苏洵试秘书省校书郎。这是苏轼仕途的起点,官职虽不大,苏轼与王弗欢喜了一整晚。苏轼从治理小县谈到安定天下,从对付小偷小摸谈到抚平四海战乱,雄心壮志。苏轼兴致上来,两人琴瑟和鸣、饮酒作诗、抒情壮志,翩翩起舞。苏轼宿醉醒来,看到王弗正对着小轩窗进行梳妆打扮。苏轼笑而不言,感觉人生无憾。嘉祐六年,在欧阳修的推荐下,苏轼兄弟参加名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制科考试。九月,苏轼的对策被评为第一等,之前宋朝只有一个吴育中过这种制科的第一等,因此苏轼被称为“百年第一”。随后苏轼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苏轼逐渐发觉王弗字写得不错、文采也不错,他这才发现,原来聪敏的王弗一直都十分谦虚、内敛,不像自己这般张扬,并处处照顾他的脸面。于是,苏轼对王弗敬爱有加。王弗心细如发,勤俭持家,有才却从不自旷,事事以苏轼为主,为苏轼的仕途与生活,乃至品行修为竭尽心力,立下了勉夫劝君的好榜样。王弗生下一儿,苏洵取名为苏迈,寓意为如其父苏轼一般才华横溢,一飞冲天。王弗精心抚养,并教育苏迈为人学识和琴棋书画。苏轼大为欢喜。

四年后,苏轼还朝,任判登闻鼓院,又通过学士院的考试,任直史馆。苏轼路遇聂玉春和大和尚,约两人喝酒小聚。聂玉春评价“论喝酒,苏轼不如苏序;论作诗,苏序不如苏轼,两人半斤八两”,并自嘲“自己肚中诗酒全无,半瓶子晃荡”。大和尚称赞聂玉春“近于大道,可容天下”。苏轼很赞同大和尚,大和尚邀请苏轼有空去寺庙游玩王弗的堂妹王闰之来找王弗玩。王弗突然对王闰之临终托孤,将儿子苏迈与苏轼一并托付给王闰之。王闰之大为惊恐苏轼正意气风发,与同僚高谈阔论,突然心口悸动,惶恐不定,连忙请假回家。到家后发现王弗仅残存最后一丝气息。王弗见到苏轼最后一面,屏退众人,嘱托几句,让他务必娶王闰之为妻,便拉着苏轼的手含笑长逝。苏轼痛不欲生。苏轼将王弗遗体送回眉山,妥善安葬在母亲墓旁,并亲自在周围种满了松树。次年,苏洵去世。苏轼作为长子,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负担,压力陡增。幸亏,王闰之帮助照顾苏轼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苏轼十分感激,对王闰之逐渐产生感情。

三年后,众望所归,王闰之嫁给苏轼,夫妻恩爱。两人均对王弗心怀感恩,私下设置牌位,时常洒扫祭奠、供奉酒食。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因不满变法和小人构陷而自请出京,被授为杭州通判,后调往密州任知州。苏轼经历沧桑巨变,此时已经饱经风霜、鬓发苍白。他遇到大和尚,得知聂玉春早已驾鹤西游。宋神宗熙宁八年,春节后,正值王弗去世十周年,苏轼离别家8已近十年之久,苏轼夜晚梦到王弗,回忆起往事,万般意难平,醉酒后挥毫写下了一首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成为千古绝唱。


思想内涵 故事以苏轼与王弗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他们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儿时苏轼与王弗有一面之缘,后经“唤鱼联姻”结为夫妻。起初苏轼抵触包办婚姻,揭开盖头后却因王弗模仿自己儿时模样而记起她,二人情投意合。新婚不久,苏轼进京赶考,凭借《刑赏忠厚之至论》获欧阳修等赏识,声名大噪。期间母亲病故,他与苏辙回乡奔丧,与女扮男装进京寻他的王弗久别重逢。守丧期满,苏轼仕途起步,与王弗欢喜不已。王弗聪慧内敛、心细如发,勤俭持家,为苏轼的仕途与生活竭尽心力,还生下儿子苏迈。然而,王弗不幸早逝,苏轼悲痛欲绝,将其妥善安葬。苏洵去世后,王闰之嫁给苏轼,二人恩爱且对王弗心怀感恩。多年后,苏轼历经沧桑,在王弗去世十周年时,梦到她,写下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成为千古绝唱。
制作预算
(万元)
100
联  系  人 王阳 联系方式 18792770314
返回顶部